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队伍建设 >> 协会动态 >> 正文

关于印发《学生工作部(处)2012-2013学年工作要点》的通知

发布者:[发表时间]:2012-10-10 [来源]: [浏览次数]:

学生工作部(处)2012-2013学年工作要点

2012—2013学年学生工作部(处)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在校党委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与学生一起快乐成长”的工作理念,继续推进“围绕一个目标,完善三大保障、推进六项工程”的学生工作育人体系建设,紧抓时代契机,突出侨校特色,加强思想引领,推进管理创新,培养品行合格、专业过硬、素质全面、勇于担当的当代大学生。

一、以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为契机,进一步创新和深化大学生思想引领工作,推进立德树人工程

1.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加强思想引领。针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状况,运用多种载体和形式,宣传并引导学生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组织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不断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识、认知和认同。坚持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渠道、以学生活动为载体、以社会实践为平台,继续抓好“七项教育”,持之以恒地教育引导大学生自觉践行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

2.构建“四位一体”全程导学体系,全面服务学生成长成才。坚持以“专业教师明方向、学术活动造氛围、成功人士立目标、优秀学生树榜样”的“四位一体”导学体系,推动优良学风建设。依托“马克思主义学院”和“通识教育学院”,协助做好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和通识课程的整合和规划。推动成立“学生学习与发展中心”,根据学生需求,以个性化指导为途径,整合学生学习辅导和咨询职能,为学生提供有益的学习资源。广泛开展与专业相关的技能竞赛和培训、讲座、交流活动等,创设学风建设的有效载体,使学风建设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3.构建多元平台,全面提升育人工作的层次和成效。构建组织平台,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和班集体建设,宣传推介优秀班集体建设的有效做法与成功经验,推动学生自我管理。以日常生活教育为切入点,扎实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社区、进班级,积极探索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工作格局。构建宣传平台,鼓励运用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信息调研工作,成立学生网络服务队伍,进一步办好《华大学生报》等校内学生刊物。构建活动平台,通过组织开展道德模范巡讲会、优秀学生标兵评选等活动,树立典型、表彰先进,不断巩固和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果。

二、以“一元主导、多元交融”为特色,塑造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推进金质文化工程

4.科学规划校园文化活动,打造品牌。完善“精品活动全校统筹,特色活动学院主导,个性活动社团拓展,日常活动班级开展”的多层次校园文化活动格局,规划组织好2013年科技文化艺术节。坚持“校园文化,学术主导”的思想,进一步按照学术、艺术、公益等主题整合学生活动,打造富有专业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充分依托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利用校内外教育资源,推进素质文化教育。精心打造“阳光资助”、“圆梦就业”等系列活动品牌,办好“社区文化节”,充分发挥教育、管理、服务育人作用。举行“喜迎十八大”系列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形成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以优秀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的胜利召开。

5.支持引导学生组织建设,激发活力。加大对各级学生组织的指导力度,认真梳理规章制度,促进对外交流,开办学生干部培训班和优秀学生干部训练营,引导他们把握正确的发展方向,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推动力量。调整学生团体结构,大力扶持理论学习型团体,全面鼓励学术科技型团体,正确引导兴趣爱好型团体,积极倡导社会公益型团体。继续扶持青年理论研究会的发展,充分发挥其提升大学生理论研究氛围的作用。

6.凝练侨校校园文化精神,突出特色。挖掘富有侨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元素,搭建更多平台,倾力打造“一元主导、多元交融”的校园文化。以弘扬中华文化为宗旨,继续开展中华经典诵读、中华才艺展演等活动,大力提升境外生学习中华文化的热情。推进境外生活动立项工作,鼓励各学院开展丰富多彩的境内外生交流活动。支持境外生办好“东南亚文化展”等品牌活动,编印境外生文化刊物,打造境外生文化精品。

三、以多维关爱为突破口,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快乐成长,推进阳光资助工程

7.落实多维关爱,加大特殊困难学生帮扶力度。坚持“政策宣传—民主评定—考察回访”三段一体的资助工作模式,认真执行“三级审核、三级公示”,确保资助工作的客观公平;开展“阳光资助政策宣讲会”、“阳光励志报告会”,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了解资助政策,树立自立自强的意识;加大资助申请资料抽查核实力度,开展走访活动和诚信教育。继续发挥党、团组织的优势,关心学习困难、心理问题、身体疾病、单亲家庭等特殊学生,及时给予必要帮助。了解掌握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解决他们思想、学习和生活上遇到的各种问题,及时化解各种矛盾。拓宽资助资金来源渠道,做好“轩辕种子助学基金”、“贵信投资助学金”等社会助学金评选启动工作。

8.做好资助重点工作,确保资助工作可持续性。合理规划校内勤工助学岗位,指导和鼓励“专项岗位”的申报,使勤工助学成为技能锻炼、素质培养的有效载体;加强校内外勤工助学岗位的培训和管理工作;着手策划“爱心超市”和“爱心文印店”等勤工助学基地的经营和运作方案。进一步探讨生源地助学贷款贷后管理和诚信教育模式。

四、以目标责任制为抓手,完善就业工作体系,推进圆梦就业工程

9.建立目标管理和考评机制,进一步完善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校、院两级体制。建立健全目标责任制,落实“一把手工程”,与学院签订目标责任书。进一步修订《华侨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检查评估实施方案》,完善就业工作的考评和激励机制。加强与招生、教务、校友等部门联动,提高毕业生培养质量,优化毕业生就业结构。

10.加强市场开发和就业(实习)基地建设,进一步完善就业市场体系。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工作思路,有重点、有突破地开拓省内外就业市场,支持学院就业(实习)基地的建设与就业市场的培育。探索网络招聘会、校董校友企业专场招聘会等新形式,拓展就业工作的广度。建立委托招聘或直接推荐等招聘渠道,进一步拓展境外生就业市场。

11.着力推进专业化和职业化建设,进一步完善就(创)业指导体系。加强师资培训、课程交流、教学管理、教学研究、就业调研和就业咨询,进一步推动教研室建设;支持学院开设结合专业特点、形式多样的就业指导课程;联合校友处聘请各领域经验丰富的校友授课,提高就业指导课的多样性和实效性。汇编《优秀毕业生风采》,回访和跟踪基层就业毕业生,积极宣传优秀毕业生典型案例,发挥优秀毕业生对在校学生的群体示范指导作用。

12.关注毕业生需求,进一步完善就(创)业服务和援助体系。进一步完善毕业生就业网、就业办官方微博和手机短信平台的功能,为用人单位和毕业生提供及时、丰富、有效的供求信息。实施“华侨大学大学生就业援助计划”,通过分类指导、技能培训、职业咨询、求职服务等方式对“双困”毕业生开展就业帮扶工作。探索建立“大学生自主创业园”,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鼓励和帮助毕业生实现创业。

五、以文化实践活动为平台,创新教育管理模式,推进境外生培养工程

13.推进国家教改试点项目,创新境外生教育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华侨大学境外生教育工作委员会”的统筹协调作用,召开全校境外生教育培养工作专题会议,深入推进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境外学生管理、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继续围绕“学在中国、根在中国、爱在中国”的主题,开展国情教育等境外生思想教育活动,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纳入境外生必修课,完善《中国文化之旅》等选修课程。推进境外生谈心工程,建立优秀学生评选与汇报制度,加强全校境外生基本档案建设,创新境外生教育管理模式。

14.大力开展文化实践教育活动,推进境外生社会实践工作精细化。推动和支持相关学院合编一套适合境外生学习的国情教育课程专门教材《中国文化之旅》,编印2011年、2012《中国文化之旅年鉴》,加强境外生文化实践教育。继续开展中国文化之旅--优秀境外学生冬夏令营活动;加强首批福建省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开展南平志愿服务、龙岩古田会址、漳州茶文化等特色实践营活动。

六、以专业化发展为支撑,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推进心韵辅导工程

15.加强心理健康教研室建设,推动心理辅导专业化发展。筹备、撰写《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开设全校心理健康教育公共基础课。加强专业教师的培训,引进高端专业人才,继续特聘国外客座教授工作,继续开展“心灵休憩下午茶”交流活动。

16.建立多方位心理健康辅导体系,维护学生的心理安全。组织做好新生心理筛查,并对问题学生给予及时的追踪辅导,有针对性的组织个人成长小组,以保证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学生不断的得到关怀,不断的接受专业老师的心理指导。开展《亚龙治疗团体》、《大学生人际融合训练团体》等团体辅导工作。在学生社区深入开展特殊群体学生的心理督导工作。

17.将心理健康意识融入校园文化,营造助人自助的良好氛围。继续开展班级心理保健员和同辈咨询员的培训工作,加强两支队伍的协同工作;继续开展“心坊——朋辈、保健员心理培训站”和“润心苑——朋辈交流站”的建设工作。加强心理健康宣传和预防工作,形成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启动每两周一次的《开放心理剧场》大学生心理健康活动;高水平、高质量完成“心之韵”“我爱我”心理健康宣传月工作。

七、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化行政革新与落实科学发展并重,完善三大保障

18.完善制度体系建设,保障长效运行机制。继续贯彻落实工作制度化、制度流程化、流程信息化,加强制度体系建设,推动学生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坚持“依法治校”方针,完善和修订相关管理规定,加大规章制度的宣传力度。完善应急处置培训工作体系,建立社区、学院、学校三级联动机制,提高突发事件的应急工作能力,确保校园安全稳定。

19.完善学工队伍建设,保障队伍整体素质。加大辅导员培训力度,提升辅导员队伍的业务素质和专业化水平;依托辅导员协会举办辅导员技能竞赛,发挥竞赛的导向和激励功能,加强专业团队建设。进一步落实辅导员队伍建设系列文件,完善辅导员的日常管理和考核工作,提高辅导员工作的执行力建设。编印学生工作成果集,推动学生工作经验交流和各专项考评工作的开展。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开展优秀班主任评选表彰工作,编印《班主任工作简报》,促进工作交流,加强典型宣传。进一步完善学生干部选拔、激励和保障机制,继续发挥其在校风、学风和班风建设中的示范作用。

20.完善行政革新机制,保障管理服务水平。推进“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等机构的职能完善,提高管理水平。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设立“学生事务办事大厅”,规范办事流程,提高办事效率。推动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整合本专科学生工作系统与研究生工作系统,提高办事效率。探索楼栋学生自治模式,加强服务监督反馈机制,完善学生社区服务体系。